您现在的位置: 奶业信息>>奶业专项>>正文奶业专项

    你还在误解国产牛奶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科普解读

    发布时间:2019/5/5 10:03:01编辑:

           牛奶,因其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白色血液”,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然而近几年奶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打击了人们对国产牛奶的信心,也给进口牛奶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

           如今,许多消费者会在货架面临这样的迷茫:到底是国产奶好还是进口奶好呢?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用数据来为您寻找答案!

           有人说:给孩子要买进口牛奶,人家企业大,环境好,奶源有保证,贵有贵的道理嘛!

           也有人说:干嘛买进口的,保质期那么长,哪比得上咱们自己家门口生产的牛奶新鲜?只要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啦!

           你们说的好像都有道理……可是又何以为证呢?

      科学证据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已经连续多年对奶产品开展评估研究,其中很多数据值得参考,比如,2013-2015年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完全处于受控范围内,奶产品质量为历史最好水平。
      先来看一下欧盟官方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2013年年度报告数据以及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的对比,可见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奶产品安全整体上也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在国际上,生鲜乳中体细胞数高低是判断养殖场奶牛乳房炎和兽药残留状况的重要指标,美国限量标准是每毫升生鲜乳中不超过75万个,欧盟限量标准则更严,要求不超过40万个,而我国规模牧场生鲜乳样品的体细胞数平均值为每毫升30.1万个。而且从近三年的趋势来看,体细胞数平均值逐年显著下降,这表明,我国奶牛养殖方式近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生产是越来越规范,产品是越来越安全越优质。

            其实,我国每年都针对奶产品开展专项评估,有翔实的数据来参考。2016年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抽取了全国137批次的国产奶样品,在霉菌毒素、兽药、污染物、违禁添加物等20项风险因子方面,国产牛奶与进口奶中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和β-内酰胺酶等违禁添加物的风险监测结果均显示符合国家奶产品安全要求;针对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风险评估验证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生鲜奶中黄曲霉毒素M1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也均未检出。
      评估项目还调查了全国范围内1700批次液态奶,发现进口UHT奶和进口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要高于国产UHT奶和国产巴氏杀菌奶。科学家们进一步对其中200批次液态奶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进口UHT奶和巴氏杀菌奶的糠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国产奶,存在过度加热和添加复原乳的风险,而且进口UHT奶中的活性功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国产UHT奶,这可能是进口奶为了保证长途运输延长保质期而进行了过度加热,进而降低了奶中的活性物质,新鲜程度反而不如国产牛奶呢。


             所以要相信国产牛奶质量是有保障的,一定要科学理性地消费哦!

      延伸阅读

             进口奶不等于优质奶,2016年154批次进口奶被退货或销毁
             当前,尽管我国乳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国内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很多人宁可买进口还原奶,也不买身边的巴氏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心不足。

             实际上,从奶品质量来看,备受市场认可的“洋奶粉”“洋牛奶”不仅不是优质奶,反而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

             在2016年,共有来自19个国家10类154批次进口奶产品不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霉菌超标、大肠杆菌群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保质期、包装不合格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乳制品进口贸易额、市场占比连续两年出现下降。有分析指出,由于国内乳企注重产品安全,奶牛养殖日渐规范,国内消费者的观念也开始出现转变,国产乳制品口碑树立,不少消费者倾向购买国产品牌,或许是导致进口量下滑的原因。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升奶业全产业链竞争力
             当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未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特别是全面放开二胎后,奶类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乳品消费市场将被进一步激活。

             作为市场的主体,乳品企业是引导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乳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乳品质量,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前不久,在被称为食品界“诺贝尔奖”的世界食品品鉴大会上,多家中国乳企大放异彩:现代牧业纯牛奶4次蝉联金奖,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3次蝉联金奖,旗帜婴幼儿配方奶粉荣获特别金奖。这充分表明,中国的乳品质量已经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其品质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

             7月19日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建议,要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提高乳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乳品品牌。

             奶业涵盖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等多个环节,推动奶业健康发展,须建设全产业链,建立奶农与乳企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生产链条上下游各环节有机融合、互助互利。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建议,企业要自建、收购、参股、托管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政府要扶持,支持奶农合作社提升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支持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督促各方严格履行购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